尽信书,得先读书

最近在看梁文道的书,然后顺着字里行间的推荐,循线找到了张爱玲的几本书。说起来也惭愧,我从来没有怎么看过张爱玲的书,虽然我脑海里有对她印象深刻的一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但这个记忆是来源于“她”,并不是她的书。

突然记得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读完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那轻盈的笔缀和清新的选词令我如沐春风,就像那时候在珠海每天吹着凉爽海风的生活,夏秋的时候在扔自行车在路边躲躲台风,春冬的时候呼口冷气赶回宿舍点外卖,现在想起来也是大学期间最简单的时候,但奇怪的是当时的我却觉得怎么大学这么复杂,社团里这么多尔虞我诈,上课怎么大家都在撩妹。

其实现在回过头看,人嘛,不就是慢慢变复杂的过程。

我觉得国内有些媒体抑或一些知识分子发出的“怒吼”实在是太无力了,过个十天半载就写骗鸡汤文缅怀一下青春,消费人们的情怀,剥夺明星的隐私,抱着一股“我能把你捧上天也能把你摔成渣”的底气在影响无知者的生活,殊不知自己却在这种社会模式中如鱼得水地赚着钱。要我说,还不如就跟张爱玲在乱世中找到自己的活法一样,明明就是一些很常见的社会现实的东西,也许很黑暗、很压抑,但也就不要再去躲避什么了,现代社会想做个深山老林里面的野人,无异于登天。

逐渐适应社会这个过程总是痛苦的,恋人的背叛、找工作的失意、一无所有的无奈、见人好而眼红的不爽、独处的落寞,这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比如我,常有的想法,但身居高位的人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呢,说起例子,我必须再讲一次乔任梁,我知道他并不是加油好男儿的时代,因为那时候超女等其他选秀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更大,我知道他是通过一个叫《百事群音》的国内乐队选秀节目,他带着他上海的乐队来踢馆,用《新的约定》这首歌。万万想不通他竟然这样走了,他追悼会的那一天我在教室里刷了一晚上的微博,想看各种各样缅怀他的句子和博文,很沉重,但也很释然,我多多少少了解抑郁症会有多难受,其实只要想想我难受的时候就已经压抑得不行了,抑郁症患者肯定会更痛苦吧,就像子集和总集,用不着逻辑完美无瑕的换位思考。

我觉得稍微有一些可悲的是,周围还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单纯读朋友圈、微博、知乎这些刷出来的文章的人越来越多,诚然,阅读总是好的,但我经常读着读着就觉得网络上写着的很多文章,不由自主地就想起我读过的书,也会想起现在很多人听歌也不再在意歌词,只追求着那种节奏或旋律营造出来的张力。其实也不仅仅是华语作品,美国更甚,很多歌词我根本没办法“苟同”,从骨子里,我仍旧非常欣赏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深邃。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无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多少还是要有精神追求的,我很庆幸我有,所以无论我茕茕孑立多久,我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死去,而是会拼到世界的尽头。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