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奇遇记

这一个月都没有更新,是因为这个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至少在美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买车。

犹记得一个多月前发表过一篇文章,数落了一下洛杉矶的公共交通并煞有其事地分析了买车与不买车的利弊,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但凡对生活品质有一些想法和追求的,没有车的话都无从谈起。我不想在这边成为一个宅在家里的典型外国留学生,我的想法是这样子的,作为一个专业顶着STEM名号但仍然属于商科的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是很看运气和缘分的一件事情(并没有黑),既然未来说不定,那就要让在美国的每一刻我都能从中最大化地汲取知识,这个时候有车与没有车造成的区别就很明显了。

其次,我对车真的基本没有什么感觉过,尤其是在国内的时候,虽然假期会开开老妈的车,但是仅仅是因为可以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而已。对车的造型、内饰、性能、多媒体和驾驶感受等等,我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只能分辨出本田和丰田差不多就是我的水平。哪里想得到一到美国这个成了我很明显的短板,当我在洛杉矶街头看见狂奔的保时捷、玛莎拉蒂、路虎,我也深刻意识到了汽车无论是对于一个男生还是男人都是有强烈的吸引力的,我在这方面又是落后了我的同龄人半拍,而且还喜欢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之前在国内听同学说失恋的时候,晚上12点开着车在无人的街上独自落泪一路向北,我还以为他只是《头文字D》看多了。 既然不懂车,那我只能靠懂车的同学帮忙看车,在这方面我是真的太幸运了。BA专业里面美国本科挺多,他们对于美国都有着领先于我至少4年的知识,这个差距是没办法短期内弥补的,因此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建议,我真的觉得挺幸运了。假如我的专业都是国内的同学,我能得到的有效帮助就会减少,长见识也就没那么快了。其实我买车的整个过程还是挺快的,我首先明确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第一,因为对于摇滚和越野冒险的执念,我想尝试SUV,我想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听AC/DC一定会很酷;第二,我希望多媒体能有一个彩色LCD的屏幕。 说实话,懂车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两条根本就不算什么要求,我对引擎汽缸数量、马力、排量、扭矩、油耗这些通通不懂,更别说有没有天窗、皮革椅子这些造成的差别感受了。所以我一开始就设立了能买日本车就买日本车的战略目标,虽然后面看车的时候试驾过德国车、美国车,但是出于对日本车的信任,最后还是选择了日本车。 其次,既然圈定了日本车的这个范围,那么就得对SUV下手了,虽然一开始的时候觉得非SUV不买,但其实到最后如果不是有一辆价格非常合适的SUV的话,我可能会转向购买轿车,同等预算下,买个轿车绰绰有余但是买个SUV就捉襟见肘,这也是挺合理的。最后看中了Nissan的一款小SUV,比一般轿车大一圈,但是比丰田RAV 4和本田CRV比又小一号,碰巧我有个同学有一辆这个型号的车,我去试坐过,挺满意的。 选定了目标车型,那就得去跟交易商Dealer打交道了。美国的Dealer有两种,一种是No haggle dealership,也就是不跟你讨价还价的,另一种是可以谈价格的交易商。我选择了第一种,避免了谈判的精力浪费,有些人是喜欢买东西的时候讲讲价的,但是我并不是这种人,我直接到KKB和cars.com上面查到了这款车型的价格区间,然后在第一种里面择优入手。第一种交易商叫价一般会比第二种交易商高,但也很明显,一般第一种交易商是大型连锁的二手车超市,他们的二手车都是certified的,也就是经过了专业的认证可以重新出售,第二种可以讨价还价的交易商,他们跟你还价也是有他们的余地的,可能他们定价就是定高了一点,或者说是汽车可能有什么小问题,他们不希望你发现。 美国买二手车的流程确实非常专业,随便你试驾,但是试驾的人需要有正式驾照,临时的都不行,所以其实我整个买车流程中我并没有开过车,都是靠我同学试驾去发现问题(再次证明了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有靠谱的朋友帮忙是多重要的事情),我一共打电话联系过7、8个交易商,试驾过两次,就下手了,从Carmax买的车真有什么问题我觉得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carmax是全美国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商)。 然而买完车并不是终结。。。。第一次开车回去我同学就问我你手刹怎么不拉,我(淡定状)说没有看见有手刹啊估计自动的吧,后来发现是脚刹。。。。第二次是启动前看见电池没电了!机油没有了!怎么各种警告灯都亮了!?赶紧预约个4S店后来看说明书发现妈蛋这就是正常的开车启动检查,4S店的维修工看见我预约单上的描述估计会笑喷。。。。买车前笑别人开车技术烂买了车之后发现自己只会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开。。。

我对车确实曾经看得云淡风轻,但现在开始要重新做人了。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